首页游戏攻略文章正文

《八声甘州》全文翻译与赏析

游戏攻略2025年04月12日 10:39:1314admin

《八声甘州》全文翻译与赏析《八声甘州》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以苍凉雄浑的笔触描绘秋日羁旅之思。我们这篇文章将提供全词的逐句翻译,并深入解析其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帮助你们全面理解这篇千古绝唱。内容包括:词作原文呈现;逐句

八声甘州翻译全文

《八声甘州》全文翻译与赏析

《八声甘州》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以苍凉雄浑的笔触描绘秋日羁旅之思。我们这篇文章将提供全词的逐句翻译,并深入解析其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帮助你们全面理解这篇千古绝唱。内容包括:词作原文呈现逐句白话译文创作背景解析艺术特色赏析文学地位与影响常见疑问解答


一、词作原文呈现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二、逐句白话译文

上阕写景:

1.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面对潇潇暮雨洒落江天,一场秋雨洗净了清冷的秋天

2.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渐渐风势转急带着霜寒,关隘江河一片寂寥,夕阳余晖斜照楼头

3.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 到处红花凋零绿叶稀疏,万物生机缓缓消逝

4.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只有滔滔长江水,沉默着向东奔流

下阕抒情:

5.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不忍心登高望远,故乡遥远难见,思归之情难以抑制

6.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 可叹这些年的漂泊行踪,为何要苦苦在外滞留?

7.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想那心上人正在妆楼痴望,多少次错认天边的归船

8.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 怎知道我也正倚着栏杆,如此深锁愁眉!


三、创作背景解析

此词约作于柳永中年时期,当时词人仕途失意,长期漂泊异乡。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使得许多文人不得不远离家乡求取功名,柳永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不得不辗转各地充当幕僚。这种人生经历使他特别擅长描写羁旅行役之苦,本词便是其在江南漂泊时,面对秋景触发的乡愁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八声甘州"本为唐代边塞曲调,柳永将其改造为长调慢词,使原本雄壮的曲调融入了婉约深沉的抒情特质,这种创新对后世词牌发展有重要影响。


四、艺术特色赏析

1. 情景交融手法:
上阕"暮雨-霜-残照"的意象群构成萧瑟的视觉画卷,与下阕"归思-淹留-凝愁"的情感脉络形成时空呼应。特别是"长江水无语东流"的拟人化处理,将永恒的自然与短暂的人生感慨形成强烈对比。

2. 双重抒情视角:
下阕采用"对写法",先写自己"登高临远"的愁绪,继而想象远方"佳人颙望"的场景,总的来看回到自身"倚栏凝愁",这种交叉视角极大增强了情感张力。苏轼曾盛赞"渐霜风凄紧"三句"不减唐人高处",可见其境界之阔大。

3. 语言炼字艺术:
"洒"字写雨的力度,"洗"字显秋的清澈,"紧"字状风的凛冽,动词运用精准传神。双声叠韵词"潇潇""苒苒"增强音律美感,体现慢词的语言魅力。


五、文学地位与影响

此词代表了柳永慢词创作的最高成就,在词史上有三大突破:
1. 将边塞曲调成功转型为文人抒情长调,拓展了词牌表现力
2. 开创"秋士易感"的新抒情模式,影响后世吴文英等词人
3. "关河冷落"等句兼具豪放与婉约特质,为苏轼"以诗为词"提供了启示

明代《唐宋名家词选》将其列为柳永代表作,现代学者叶嘉莹认为该词"写羁旅之情而能得天地秋声之神髓",足见其穿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六、常见疑问解答

为什么词牌叫"八声甘州"?
原为唐代教坊曲,因全词共八韵(上四下四)而得名。"甘州"今属甘肃张掖,本为边塞地名,后演变为词牌名。

"苒苒物华休"如何理解?
"苒苒"同"冉冉",形容时光流逝;"物华"指自然美景;"休"是消歇之意。整句抒写词人对万物萧条的时光感慨。

柳永为何擅长写羁旅词?
因其一生多任地方小官,辗转各地,有丰富的漂泊体验。加上其精通音律,能将个人际遇与词乐完美结合,故此类作品尤为动人。

当代如何鉴赏这首词?
可从三个维度:① 体会时空转换的蒙太奇手法;② 感悟"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哲学思考;③ 品味"诗中有画"的意境营造技巧。

标签: 八声甘州翻译柳永诗词宋词鉴赏古典文学

新氧游戏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2024049502号-10